27 12 【工作坊回顾】纤维艺术国际讲堂 · 2024 Posted at 09:51:52 in page, 最新消息 by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

Host:Sculpture & Public Art School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Contemporary Fiber Art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Undertaker:Fiber Art Department of Sculpture & Public Art School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在2024年纤维艺术国际讲堂的众多学术活动中,两场国际纤维艺术工作坊课程为纤维艺术系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首场由挪威数码编织艺术家卡里·迪尔达尔(Kari Dyrdal)主导,重点通过数码编织技术实现对当代编织艺术语言的探索过程。第二场由英国纤维艺术家爱丽丝·凯特(Alice Kettle)主导,通过缝纫技术与多样化材料实验,激发学生对线条和空间的新思考。




数码编织 —— 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2024年10月纤维艺术国际讲堂项目迎来了首位访问艺术家——来自挪威的当代数码编织艺术家卡里·迪尔达尔(Kari Dyrdal)。迪尔达尔教授以创作巨型数码编织壁挂作品而闻名,她不仅精通传统纺织手工技艺而且精通数字化编织技术。本次由迪尔达尔教授主导的数码编织艺术国际工作坊课程共有14位纤维艺术系研究生参与。

在工作坊第一天,迪尔达尔教授首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启发同学们对创作过程和艺术表达进行深入思考:“我的兴趣是什么?我的创作出发点是什么?——绘画、摄影、雕塑或其他。如何通过编织使其更强烈、更深刻?我想要什么样的尺寸?——与美学表达有关。我想要什么材料?——与视觉表达有关。最终的成果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她说道:“亲爱的同学们,我非常期待这次与大家见面和合作。两周的时间虽然有限,但通过合理的框架,我们可以共同探索与开发数码编织艺术作品的可能性。”  在两周的工作坊中,迪尔达尔教授对每位研究生同学都进行了一对一的创作指导,要求同学们必须完整地展示自己关于数码编织艺术创作地流程,包括从灵感与想法的生成、解决数码编织织纹结构的技术问题、以及材料实验与创作草图绘制的完整过程。


授课过程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学生实践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学生作品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合照



重塑线条 —— 线条、旅行、地面、空间、超越


本次爱丽丝·凯特工作坊重点是缝纫技术,是艺术家创作的核心领域和专长,主要利用缝纫机的各种功能结合概念指导,帮助学生进入创作并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艺术创作。工作坊面向纤维艺术系二三年级研究生开设,共15人参加。艺术家每天引入新的创意,鼓励学生进行关于用线条表达的各种实验、扩大创作规模,尝试各种非传统材料,并转化为缝纫等方式将个人的创意应用其中。在工作坊结束时,学生将能够把这些想法转化为更加成熟的项目。

该工作坊的内容主要基于曼彻斯特艺术学院的缝纫技术工作坊,还包含来自爱丽丝·凯特的同事克洛伊·布里格斯(Chloe Briggs )的绘画练习,以及中国美术学院 和曼彻斯特艺术学院合作的“城中织物”(Fabric in the City)项目中由凯特·伊根( Kate Egan) 主导的部分内容。工作坊中涉及的这些缝纫技术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并作为概念性的创作手段来理解和运用。每一天的练习都会聚焦于一个主题,并在前一天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在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驻地工作坊期间完成的最终作品由多个探索个人宣言主题的独立作品组成,这些独立作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份集体宣言。


工作坊每天的工作安排如下:

上午

l 简短的介绍演讲

l 绘画练习

l 缝纫示范

l 学生使用缝纫机制作样品

下午

个人练习、发展上午的内容



授课过程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学生实践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学生作品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合照



艺术总监:班陵生

学术主持:施慧

策划人:黄燕

策划组:黄燕、阿萨杜尔、宋春阳、刘嘉琛、李军毓


敬请关注后续推送信息了解详情


图文编辑| 宋春阳、刘嘉琛、叶泽光

摄像摄影| 辛齐、毛宇

内容审核| 黄燕、李军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