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09 2006年9月6日“超设计-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 Posted at 11:16:00 in page, 其他展览 by 纤维艺术
2006年9月6日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开幕。展览面积近5000平方米,展期两个月。展览呈现大量影像作品,包括许多建筑模型平面效果图。由同济大学承办的主题为“设计教育新视野”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也于同期举行。

本届国际学生展是上海双年展第二次与同济大学合作,清华大学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上大美院四所国内顶尖艺术设计院校为主要协办单位。参展的125件作品来自国内外24所艺术学院的推荐。

“超设计”是2006年上海双年展的主题,也是此届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的主题。学生展着重突显“超设计”是反设计也是再设计;“超设计”是对现有设计定义的反思;“超设计”也是对功利主义设计的反讽和批判。未来的天才设计师们独特的视角、天马行空的涉猎、无拘无束的形式,与主展中大师们已臻成熟的作品形成鲜明对照。

主题:

今天,我们生活在设计无处不在的时代,社会、生活和艺术,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设计往往被与功能化和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以设计为题,旨在打破艺术和实用之间的那种过于简单的对立关系,对艺术与设计、创作与工业、生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反思,力图重新恢复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焕发其能量与活力。

设计这一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创造形式将我们引向生活美学、技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的思考。设计在不断地自我超越,“超设计”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推动者。“超设计”反映了我们时代共同的美学目标,艺术家希望探讨的是一种以“设计作为材料”进行观念创作的艺术。在此,设计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创造出一种功能性对象,更重要的是,它还贯穿着美学意志,包含着艺术价值和社会理想;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出一个作品,它还指向一系列生活方式、社会理想和历史计划。在这个意义上,设计走向了“超设计”。

在以往五届展览的经验基础上,第六届上海双年展继续坚持立足本土经验,面向全球境域的文化姿态,坚持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构想,以“超设计”(HyperDesign)为主题概念,旨在针对“设计”这一当代视觉文化和消费产业中极为鲜活的重要元素,探索“设计”现象背后复杂、交错的社会牵连和文化内蕴。进而从美学形式、生活方式与社会历史模式三个层面,思考和揭示设计的涵义。超越设计表象,打破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藩篱,建构“设计”的人文视野,推动设计-创意文化的推广和提升。

“设计”这一当代视觉文化和消费产业中极为鲜活的重要元素,探索“设计”现象背后复杂、交错的社会牵连和文化内蕴。进而从美学形式、生活方式与社会历史模式三个层面,思考和揭示设计的涵义。超越设计表象,打破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藩篱,建构“设计”的人文视野,推动设计-创意文化的推广和提升。

“超设计”第六届上海双年展海报 “超设计”第六届上海双年展海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黄燕作品《粉&色系列I》 黄燕作品《粉&色系列I》
黄燕作品《粉&色系列I》 黄燕作品《粉&色系列I》
黄燕作品《粉&色系列I》 黄燕作品《粉&色系列I》
黄燕作品《粉&色系列I》局部 黄燕作品《粉&色系列I》局部
黄燕作品《内@外.com》 黄燕作品《内@外.com》
林昶汶作品《酵》 林昶汶作品《酵》
林昶汶作品《酵》 林昶汶作品《酵》
林昶汶作品《酵》局部 林昶汶作品《酵》局部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 》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 》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I 》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I 》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I 》局部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I 》局部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II 》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II 》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II 》局部 何姗姗作品《争.挣.狰系列III 》局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