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05 【展讯】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 Posted at 11:06:25 in page, 最新消息 by




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
The Subversive Threads-5th Frontier Fiber Art Exhibition


总策划:班陵生  余旭鸿

艺术总监:施慧

学术主持:黄燕

策展人:许嘉 

展览统筹:夏商周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

展期:2023.4.25—5.22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B1层

开幕式:2023年04月25日(周二)14: 00



—— 前言 ——


20世纪的女性主义学者罗兹斯卡·帕克[Rozsika Parker]1984年出版了关于织物艺术和历史文化的著作《颠覆之针:刺绣和女性主义创作》(The Subversive Stitch: Embroidery And The Making Of The Feminine),通过表达对用针进行工作的女性们的历史,成为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强有力呐喊。今天,当代纤维艺术工作者的范畴早已不止于女性,全球纤维艺术的关注点也不再是女性主义。然而作为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出现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织物艺术仍然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尚,也同时影响着所有其他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借鉴“颠覆”之名,通过一次视觉与思想的双线并行的展览“线场”,向古老而又年轻的纤维艺术历史,向用线元素进行创作的纤维艺术工作者们致敬。

许嘉,2023年4月于杭州



—— 开幕现场 ——


2023年4月25日,“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出席并讲话,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傅巧玲出席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纤维艺术系教师、展览策展人许嘉,纤维艺术系主任、展览学术主持黄燕分别致辞。学校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媒体嘉宾等参加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教师,本次展览策展人许嘉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系主任黄燕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余晨星主持


参展艺术家,出席开幕式嘉宾合影



—— 4月25、26日策展人导览 ——

向右滑动查看图集

向右滑动查看图集

向右滑动查看图集


—— 作品一览 ——



《尘埃之线》

石冰

尺寸可变

灰尘、黑檀木、铜

2020

在打扫房间的时候,我发现空间中会堆积许多灰尘,包括衣服上会沉积许多的“毛”,我将每次打扫的灰尘收集起来,用纺锤将它们纺织成线——天文学家认为星球最后会变成尘埃,每一个尘埃都可能集合后再组织成一个星球,而纺线仿佛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两者似乎拥有一种莫名的联系。


《“涅槃”》

杨安

3m×2m×1

线轴、树枝、毛线、麻绳

2022-2023

命运三女神克洛托(Clotho)、拉克西丝(Lachésis)和阿特洛波斯(Atropos) 携纺锤、线……

胜利女神尼姬Nike 携翅膀、橄榄枝……

神话所造的故事与梦:

一定在不同的线轴里腾挪着、靠近那条时序与命运的方向终结,涅槃至重生。


《良夜-一米线》

罗诗琳

尺寸可变

旧牛仔布、缝纫线、钉珠等

2022-2023

作品以一米长的缝纫线作为测量标准,从中文数字“一”开始在旧牛仔布上进行刺绣,每个数字都有一米长的线可使用,随着数字不断变大,剩余的线也会变得越来越短。数字的轮换最终在字数的增加而走向终结。



《佩涅洛佩&天鹅梦》

谢绍凤、杨秋滢

4‘10

毛线、陶泥、综合材料

2021

以佩涅洛佩织寿衣记和她的二十只天鹅梦隐喻为剧情基础,本作主要讲述了佩涅洛佩作为初代执权者奥德修斯的妻子,在丈夫遇害之后,她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充满男性权力凝视的环境里应对种种困难,最终是否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成为新一任的独立掌权者的过程。




《Goddess》

裘家祥、杨安、刘桐

130x120x200cm

线轴、树枝、毛线、麻绳

2022-2023


在孕育生命的初期,艰难且悠长的过程像在编写着一段无名的历史。女性的子宫容纳了微小的种子,像女神一般掌管着神圣且伟大的力量。此作品用近肤色的布料制作了一名孕育中的女性人体,其虽简单的技法实则想要传达出复杂生命线的声音,再在布料塑成的人性中填入了柔软的棉花,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母性的柔软感。


《星屑》系列

孙成岩

长270cm 高可变

100cm*79cm

其余尺寸可变

2022-2023


作品呈现的是微观视角下角落中灰尘的形象,某种角度而言,尘埃是一种类似編织的结构,只不过它是时间无序和随机的产物。从宇宙,到群星,到人类,到蜉蝣,这些微渺之物吸引着我。在某处,时间收集并编织着细碎的尘埃,遗忘的时间不断堆叠。用数码编织有序的经纬交错来叙述这些无序的时间产物,关乎于时间,关平于宇宙,关乎于浪漫。


《艾尼哞斯》

裘家祥

100x100x300cm  (整体)每一单体尺寸不等

毛绒玩偶、仿真动物纤维、铁笼、玻璃等综合材料

2022


21xx年在赤道线上的某个小岛,人们发现了一群外型怪异的生命体,它们的身体融合了古籍中记载着的已知动物的特征。好奇心甚重的人们将它们围捕、猎杀,并带走了其中一批“艾尼哞斯”回到基地研究。有一天,“异化”的“艾尼哞斯”终于忍无可忍,它们齐心协力,冲破牢笼。它们本不是同一物种却被迫联系在了一起……到底是什么让它们发生了改变?


《景观疗养院-2》

应歆珣

尺寸可变

天鹅绒、尼龙线、树脂、塑料、高尔夫球、塑料椅等

2020-2023


“景观疗养院”是艺术家应歆珣自2018年以来持续实施的“天鹅绒计划”的最新版本,她以廉价易得的“仿天鹅绒”材料搭建起一个“日常美好”的场景,从视觉上回应着被“滤镜”塑造的现代生活景观,唤醒潜伏在具体材料下的神经感知、物质记忆和想象。她将材料选择和细节设计当作一种“包装”手段,编入消费社会中行动真实与意义虚构交错的密码。



《斯隆的号角》

徐戈

4k动画

数字影像装置

2023


作品基于大航海时期随英国船队出行的汉斯.斯隆医师的航海日志及绘本,以未来宇宙探索的视角展开新一轮的大航海虚拟影像叙事。用虚拟造物的方式表达人类与其他物种、气候资源、宇宙生存空间的共生关系。同时也是公共艺术由现实物理空间进入虚拟空间的创作尝试。


《玫瑰人生》

盛梦菲

50cm×50cm×4幅

素绉缎、蚕丝线

2017


从含苞的骨朵到娇艳的花容,从肆意弥漫的花香到岁月沉淀的淡雅芬芳,尽是一场,花期如梦,梦如花。


《新生》

盛梦菲、夏晓琴

Φ50cm×3幅

真丝绡、蚕丝线

2017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要从娃娃抓起”。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我们不断的投身于刺绣DIY课程和学校刺绣兴趣课程的开发。

在一次次与刺绣体验者与爱好者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群可爱的娃娃,她们执着的用自己娇嫩的小手穿针引线,这穿起的是传统的苏绣,引起的是更美好的苏绣未来之路。

这样的手姿,真美!


《弹树》

于航 

三频影像,时长:5'12",8'06",4'17"

2018-2019


三段视频分别在三处不同的场景中发生,相同的是在场景中都有多棵相邻的树木。在录像中艺术家本人和邀请来的人、以及觉得好玩前来参与的人,试图通过绳子拉拽,弹一棵树来撼动整片小树林。


《礼物》

张斌

25x60x6cm

液晶显示屏、驱动板、亚克力、毛线

2022

将母亲织给我的毛衣拆成线,用拆下来的线织成一束盛开的花。


《With My Hair ⅠⅡ Ⅲ》

徐向真 

40×10cm,8×0.5cm,15×15cm

头发,综合材料


Ⅰ:把掉落的头发塞进用完的笔芯中,头发是墨水

Ⅱ:正在变白的头发,黑白颜色的过渡像是燃烧过的火柴,不过黑色才是灰烬

Ⅲ :脱离头皮的头发也许获得了自由,成为另一种生命。




《Growth》

王思聪、冉新、林二朗

200*150*2

毛线

2023


藤蔓植物茎细长,不能直立,能够借自身特殊结构攀附他物向上伸展。藤蔓上缠绕着的寄生花,游走其中,随着藤蔓无限蔓延,充当一个指引者的角色。

一支钩针一根线,勾连纽结在三维空间中,让一根曲线自己和自己缠绕在一起打成结,如此反复无限蔓延,就如藤蔓般伸展。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来装饰一扇门。


《深呼吸·2021》

黄燕

200x165x10cm

丝线、着漆木框、LED灯管、电压控制器

2021


深呼吸的频率控制着灯光,用它体验时间。


《朝夕》

刘佳婧

720×320cm

电源线、不锈钢绳、插座、插头,继电器、电阻、变压器装置


中文的“朝夕”既是无数重复的日与夜,也是与“一万年”对峙的“一念之间”。恒常与倏忽都被发生在这二十四小时之中。展厅中,二十四根短路的电线漆皮被剖开,漏出的铜芯如琴弦一般紧绷于墙面,提示出岁月的浪漫与敌意,作为现代生活基本形式的电流穿过指尖,蔓延身体,镇定或者麻痹,将琐碎日常与微薄生命纽成结。


《以屏为鉴》

葛丹婷 

90×42×42cm

树脂、蚕丝

2023


当玺章以非常规的形态出现,当缂丝被赋予上另类文字,一切价值对抗在悄然间达到顶峰。博物馆式的呈列下,现代消费价值与传统工艺价值构成形、制、器三位一体,彼此相融,彼此废弃。

此时凝视铜屏,又能否再以物观貌,重新领悟古典、本真的光蕴,照见自己的耽溺与痴迷?

价值在上,感谢您的此次惠顾。


《看?不看?》

李雯  

190x60x3cm

百叶窗、假睫毛

2022-2023


弗洛伊德曾说过窥视僻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本能,它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人们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获取性(力比多)的满足。

生活类视频的爆火,人们通过观看他人生活的片段来获得满足感感和好奇心。甚至是偷偷观看他人的朋友圈。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窥视”,没准儿你窥视的对象此时此刻也正在窥视着你。


《柱》

刘栖  

60x70x400cm

长毛貂绒线、铁


柱式本身是遵循视觉法则的人类的精神创造,纯净的造型体系带来简洁协调之美,用毛绒线钩织而成的爱奥尼柱式,轻盈的线条感、毛线的温暖生命感和古典的均衡秩序相交融,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






《十六英里的线》

马歇尔·杜尚

1942

照片复印件


1942年,在为纽约”超现实主义的申请书“展做的展厅设计中,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创作了传奇性的作品《十六英里的线》。十六英里长的柔软绳子被随意拉扯,占据了整个空间,仿佛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展厅空间与其中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联结在一起。


《艺术家在地下室晾晒……》

石冰

尺寸可变

艺术家部分作品的碎片,部分创作材料等

2023


一位窘迫的年轻艺术家选择将地下室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在这里堆砌着许多未成形的作品,以及一堆需要被灵感唤醒的材料。进入艺术家的工作室,这里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还有不断生发的创造力。“艺术家在地下室晾晒”,艺术家在没有所谓的展示机会时,他的“地下室”就是最好的表达空间,在没有什么阳光的区域,通过“阴干”来持续那份坚持,伴随的其实是一种“提炼”,将那些多余的“水份”慢慢的“阴干”掉。



《桥》

石冰

行为影像

2019/2023


尼采:“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没有人,只有你自己。”

2019年,作为“漂泊者”的我用一根红色的缝纫线横跨并连接钱塘江的两岸,这一根微弱的线如同我的生存状态一样,它存在但脆弱,却也诗意,它以象征性的“桥”的意味与钱塘江大桥(一种宏大叙事的象征)形成了对比。2023年,多年后第一次回老家过年,依然漂泊的我在抚顺老家的冰河上再次重复了一次“造桥”行为,不同的是我可以直接在河面上进行并选择了透明的塑料作为材料,这种飘忽的感觉正如我那不太明确的“根性”,远处的日式老桥与此遥相呼应。


《Other Text》

石冰

37*15*46cm

身体灰尘

2020


织物(textile)与文本(text)拥有同样的词根,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关系紧密。作为文化中的“人”,在我看来其身体即是文本,如福柯所言“人”是一种发明,亦是被权力所覆盖的肉身。我搓去身体的皮屑、灰尘,如同擦去书写在其上的“文字”,皮屑被重新加工编织为一块“织物”,正如题目所展示的,“other text” 剩余的文本(身体)信息作为织物的形式存在并保留。


《2019-2022:缝纫机、监控与双面镜II》

李军毓

尺寸可变,

口罩、现成品、缝纫线、影像

福柯曾认为人们必然将他者隔离、监视来佐证自己的健康。我们在隔离时失去的自由被异化为某种庇护的存在,在“自我与他者”分离中注视着规训与庇护的异化。因此,回到一个场所——通过对物品外观及放置方式的改变来暗示着一种被异化了的生存空间。这亦如被改变的物理世界,在狭窄的空间中被日常用品簇拥着的压抑感与孤寂感,在魔幻现实中被异常放大。这种放大同时也被影像作为一种存储方式所记录着……


《城市经纬0.1系列》

辛齐

66x75cmx4

综合材料

2023


高速进化着的城市里,依旧工作着的老物件,经纬下的0.1们。


《城市经纬0.0000001》系列

辛齐

44x60cm,34x66cm

综合材料


城市里的分母,屏幕外的众生,经纬下的0.0000001们。


《胞》

王文君

50cmX30cmX50cm,小的部分30cmX25cmX30cm

一共四个

不锈钢丝网,木头,毛根,金色铜丝

2022-2023


漫游世间的细胞,终其一生在寻找一个居所。




《YOUR LIFE YOUR CHOICE》

徐向真

50×40×8cm

衣物


衣物是一种表达方式,收集带有人生态度、建议、哲理的衣物,集合成一本书。


《LOVE》

徐向真

36×36×4cm

衣物

2023


收集带有与爱情相关的表达的衣物,做成一本可以循环翻阅的书。



《三氧二铁》

毛宇

40×32×10 cm

毛毡、铁丝

2023


一本陈旧的书,腐锈了光阴。


《纱之书,线之落》

潘浩翔

30cm×100cm×4

欧根纱,黑色棉线

2023


隐藏在虚构故事中出现的主题是时间和永恒。纱作为书本的载体,纱有“透”的特点,可以通过某一页阅读到背面和其他页的内容,无穷无尽,没有终点。线作为文字记录了虚构的故事,并使之留存下来,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书写练习》

 王思聪  

30x40cmx5

棉线、宣纸

2023


我将平面的宣纸扭结编织,探锁宣纸的不同用法,将书法以一种破碎的形式揉进宣纸表现在三维空间中。粗细、起伏、深浅、疏密,这些变化使整个编织过程变得立体。这是宣纸作为墨的载体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以手作笔,书写宣纸。将日常练习用另一种手法保存记录下来。


《旧册新编》

 刘杏

30×45cm

麻线,竹条,毛线

2022-2023


自商周时期的竹木简牍到后来的锦帛,再到现代的纸张,纤维材料往往被制作成光滑的表面以承载文字,编撰成册。

现在我想反过来,用粗糙的麻绳书写,用光滑的竹条编册。材料的纹理本身就在传达着信息。


《来信》

周亦旻  

297*450*10

白坯布、棉线


内容来源于茨威格的短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利用双色缝纫的手法,这封来信本也许就不该被轻易读取。


《Bubble》

金善珍

尺寸可变

包装扎带

2023


1+1+1+…………∞;用尽用途,容易丢弃的东西,它一个两个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泡沫的形状。形状越来越大,越来越膨胀。用包装扎带子来表达无限倍增的泡沫形象。我想说我们周围所有被认为无足轻重的东西,都有价值的。


《F=a*m(离心力)》

宋春阳

尺寸可变

纯棉绳、化纤绳、塑料绳

2023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是一种虚拟力,是一种惯性的体现。当物体在做非直线运动时,因物体本身的质量存在,质量造成的惯性会强迫物体继续朝着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前进。这种虚拟力,很契合的描述了作者的生存状态,作品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绳子作为主要材料,依照规律的盘旋方式不断地展开,绳子与绳子之间的叠搭和盘旋形成一张类似皮肤的表皮,在空间中既有绳子自己形成的形态也有因他力影响而形成的复合状态,来展现日常生活中作者的真切感受。


《定格2019-2022》

胡臻真

尺寸可变

编织线、木框

2023


作品是我2019-2022年间编织的蕾丝,我选择了其中白色的蕾丝,并把它们固定在木框中。2019-2022年间,因为疫情我们的生活有了许多变化,居家的空闲时间变得更多,我们的心态难免会产生一些变化。编织蕾丝是一件复杂、需要专心以及消耗时间的事情。专注的编织蕾丝,让我免于陷入抑郁和焦虑,不知不觉中积累的蕾丝也越来越多。今年我把它们组合起来固定在画框中,是对2019到2022的时光的记录。而白色的蕾丝,虽然美丽也代表着空白。


《共象》

郭耀先

40x200x200cm

木质基座烤漆、数控系统、脑波检测头盔、光导纤维、LED

2022


正所谓 “易者,象也”,作品通过现场采集观众的意念,通过符号逻辑的变数,来驱动相应纬线的光色之变,将思“维”的律动,借由相互交织联通的网状结构,来创造一个不断演化的“织体”。这既是“殊相”的“织体”,是人与人之间因缘、际遇和关系的某种隐喻。也是某种共同体的“殊相”,通过这样的试验,计算和推演着“众生”的“太和”之道与共相之象。 


《N30°37′16.82″ E114°14′58.16》

刘嘉琛

225x110cm

青核桃染色羊毛线,混合纤维材料,不锈钢金属丝,麻线,羊毛线。

2022


武汉的汉口是我出生与成长的地方,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后伫立着这种样式与风格不一的“西洋”建筑。曾经居住的街道是原来的“租借”地段,汉口码头在19世纪中期后成为了中国内陆的重要通商口岸,常常有蒸汽轮船与小舢板同在一江面之上。

如今的汉口依旧保留着往日“租界”地段的西洋建筑,它们随着江水伴随着临江汉口人的生活与日常,作为依水而生的武汉人,我采用长江水将纱线染色,以青核桃皮作为植物染料。以色彩为依托将这段历史以数码编织的形式重新“书写”,数码编织能给予建筑以写实般的“重新”而染色的纱线能晕染着老地图中的坐标。


《阅读城市VI》

许嘉

125×92cm×4

纯丝空心纱、金银线、金银绳

2022-2023


一天,竟在一座陌生的城市迷路,没有做任何功课,只是漫无目的地游走着。从此,爱上了这种感觉,一种用心去阅读城市的感觉。

  艺术于我就像一座陌生的城市,为了保持新鲜感我不断地变换,游走于建筑、动漫、纤维、史论等领域。于我来说,若即若离的生疏感是触摸艺术的最好状态。


《当天空落幕》

龚子晴

尺寸可变

棉线、羊毛线、数码编织、亚克力、金属丝、菊石、塑料袋、不锈钢

2022-2023


灵感来源于基里科的《爱之歌》。

当天空落幕的时候,当飞鸟绝迹只剩原子的残影,当太阳失去了光辉变为月亮,当脚离开地面,石头永存。


《定格日常》

梁斯媛 

69x148.5cm

棉线、显示屏

2022


观察自己的手表运动记录,然而记录的从来不是真正的运动,只是被我日常一些的行为活动影响形成了它的闭环,定格了我每天往返的走走骑骑。将环中信息的可视化,它就像一个幻灯片重复着我最简单的一个生活状态。






展览进行中,敬请关注及订阅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官方微信,获取更多精彩推送!

最近更新